Sunday, January 07, 2007

美專利訴訟 認清戰術與戰略

【經濟日報/張亞樵】

張亞樵

國內廠商在美國因侵害專利權被訴的案例愈來愈多。國內企業對專利訴訟的看法大多還停留在專利蟑螂得利,訴訟律師從中取益的刻板印象。其實美國專利訴訟的複雜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語。

專利訴訟的請求及和解金額,動輒上億美元,常聽到的是「為什麼」的質疑。為什麼權利金要求那麼高?為什麼訴訟費用那麼多?答案很簡單,這是法律給予專利人的權利,任何發明人在符合法律要件時,都可以取得專利權。專利訴訟風險只是企業管理的一環,與其它法律風險並無不同。

專利訴訟極度專業。因為技術細節複雜,法律條文陌生,處理必須高度細心,不是單一層面的「成本管控」可以解決的。訴訟發生時,需要清楚了解我方強弱、慎重評估賠償金額風險、迴避設計、爭議專利評估、和解底線、甚至思考反制之道。

善用迴避設計

企業一旦因侵害專利權被訴,第一個要思考:自己要的是什麼?訴訟勝利?和解?爭一口氣?

若求訴訟勝利,那就先弄清楚贏得了或贏不了。可以確定不侵權嗎?可以確定專利無效嗎?孫子曰:「廟算者勝」。先弄清楚真的是否可勝。不能確定,那就降低風險。

降低風險的首要是迴避設計。專利分析清楚,界定專利保護範圍之後,先準備好備胎設計方案,並將迴避設計備產,可以降低被認為惡意侵害的風險。

再者,一旦被訴,和解底線是什麼?簡單答案當然是不付最好。現實來說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只有可能被接受的和解,才是可行的和解方案。有誠意的和解提案可以使原告喪失繼續打官司的動機。沒有底線、三心二意的和解決策,只會拖延時間,並無實質幫助,還可能墊高處理專利訴訟的成本。

留意訴訟程序

專利訴訟是件龐大工程,技術難度高,法律分析繁瑣,程序規定多,需投入的人力及時間驚人。差一毫可遠千里,些微差距可能定勝敗,左右法官和陪審團的心證。一件爭議專利,從申請過程,引證前案,技術說明,保護範圍,技術背景,須逐字推敲,前前後後翻幾翻。

除了技術方面以外,訴訟上的程序事項也不可怠慢。每個法院不同的程序規定、不同法官的不同內規(chamber rules),每項都必須弄清楚,沒跟上一個程序,就是自己吃虧。

之前就有實際案例,台灣廠商在美國因侵害專利被訴,台灣廠商因已與原告談和解有達成初步共識,故未遵守discovery的規定,如此造成被告自己程序上不利,情勢反轉直下,反而給原告更多籌碼,把價錢要得更高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